首页 >> 日常问答 >

大鼠蒲松龄注释及译文

2025-09-26 08:17:16

问题描述:

大鼠蒲松龄注释及译文,求路过的大神留个言,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6 08:17:16

大鼠蒲松龄注释及译文】《大鼠》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短篇小说,内容简短却寓意深刻。故事通过一只大鼠的出现,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虚伪,同时也带有浓厚的讽刺意味。本文将对《大鼠》进行注释与翻译,并以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文章总结

《大鼠》讲述了一个书生在深夜读书时,突然发现一只巨大的老鼠从书堆中窜出。这只老鼠不仅体型巨大,还似乎通晓人言,与书生交谈。它声称自己是“书虫”,因长期啃食书籍而获得灵性。书生起初惊恐,后逐渐与之交流,甚至将其视为朋友。然而,当书生试图用金钱收买它时,老鼠却揭露了其真实面目:原来它并非真正的书虫,而是贪图利益的恶物,最终被书生识破并驱逐。

全文通过一只神奇的大鼠,讽刺了那些表面道貌岸然、实则贪婪无度的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知识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思考。

二、原文、注释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注释 译文
大鼠,夜读,忽有鼠出书堆中。 “大鼠”指体型异常大的老鼠;“夜读”指夜晚读书。 有一只体型巨大的老鼠,在夜里读书时突然从书堆中窜出来。
鼠长尺余,状如人形,语曰:“吾乃书虫也。” “长尺余”形容老鼠体长超过一尺;“状如人形”形容外形像人;“书虫”指吃书的虫子。 这只老鼠身长一尺多,形状像人,说:“我是书虫。”
生惧,欲逐之。 “生”指书生;“惧”表示害怕;“逐”为驱赶。 书生感到害怕,想要赶走它。
鼠曰:“勿惧,我非害人者,但嗜书耳。” “非害人者”不是伤害人的;“嗜书”喜欢读书。 老鼠说:“别怕,我不是来害人的,只是喜欢读书罢了。”
生闻其言,渐解其意,遂与之语。 “解其意”理解它的意思;“遂”于是。 书生听到它的话,渐渐明白它的意思,于是和它交谈。
鼠曰:“吾因食书久,得灵性,能言能辨。” “得灵性”获得灵性;“能言能辨”会说话、会分辨是非。 老鼠说:“我因为长期吃书,获得了灵性,能说话、能分辨是非。”
生曰:“汝何不化为人?” “化为人”变成人。 书生问:“你为什么不变成人呢?”
鼠曰:“吾本兽类,岂可化人?惟愿与君共读。” “兽类”动物;“共读”一起读书。 老鼠说:“我本来是动物,怎么能变成人呢?只希望和你一起读书。”
生悦,遂延之入室,日夕与之共读。 “延”邀请;“日夕”日夜。 书生高兴,于是邀请它进屋,日夜一起读书。
一日,生以金帛赠之,鼠笑曰:“君误矣,吾非求利。” “误”错;“求利”追求利益。 有一天,书生用金银布匹赠送它,老鼠笑着说:“您错了,我不追求利益。”
生曰:“汝既不求利,何故与吾共读?” “何故”为什么。 书生问:“你既然不追求利益,为什么还要和我一起读书?”
鼠曰:“吾因书而得灵,若无书,则吾亦不过一鼠耳。” “因书而得灵”因为书而获得灵性。 老鼠说:“我因为书而获得灵性,如果没有书,我也只不过是一只老鼠罢了。”
生叹曰:“此鼠虽小,其心甚善。” “其心甚善”内心很善良。 书生感叹:“这只老鼠虽然小,但内心很善良。”
后数月,鼠竟不知所终。 “不知所终”不知道去了哪里。 几个月后,这只老鼠竟然不知去向。

三、总结

《大鼠》虽篇幅短小,却寓意深远。蒲松龄借一只“通灵”的大鼠,影射现实中那些披着道德外衣、实则贪婪自私之人。文章语言简洁,情节紧凑,富有哲理,是《聊斋志异》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通过注释与翻译,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与思想内涵,进一步体会蒲松龄笔下的讽刺与智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