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凛然的含义】“大义凛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不公正、邪恶或危险时,表现出坚定正义、毫不畏惧的态度。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那些为了正义、原则或信念而挺身而出、毫不退缩的人。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大义凛然 |
拼音 | dà yì lǐn rán |
出处 | 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及现代语境中,无确切出处 |
含义 | 形容人坚持正义、正气十足、毫无畏惧的样子 |
使用对象 | 多用于描述英雄人物、正直之士或有原则的人 |
情感色彩 | 褒义词,带有崇敬和钦佩之情 |
近义词 | 正气凛然、威武不屈、刚正不阿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胆小怕事、卑躬屈膝 |
二、词语解析
- 大义:指重大的道义、正义或原则。
- 凛然:形容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
合起来,“大义凛然”就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危险或诱惑时,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正义立场,表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气势和尊严。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历史人物:如文天祥、岳飞等,在国家危难之际,始终坚守民族大义,被后人称为“大义凛然”的代表。
2. 现实人物:如警察、医生、教师等职业中,有人在面对不公时敢于发声、勇于担当,也常被形容为“大义凛然”。
3. 文学作品:小说、影视剧中,主角在关键时刻选择牺牲自我、守护他人,常以“大义凛然”来形容其形象。
四、注意事项
- “大义凛然”虽然是一种褒义表达,但需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使用,避免滥用。
- 在日常口语中,可适当替换为“正气凛然”“刚正不阿”等更贴近生活的说法。
- 若用于描写反面人物,则可能产生讽刺效果,需注意语境。
五、结语
“大义凛然”不仅是一种精神风貌,更是对人格力量的高度赞美。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是非曲直时,应保持清醒与坚定,做一个有原则、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