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出自于哪】“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是一句富有哲理与文化底蕴的成语,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影响深远。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德”与“道”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句话的出处和含义,以下将从来源、释义、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相关信息。
一、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中的《潜夫论·浮侈篇》,原文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虽未直接出现“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但其思想与该语句高度契合。
后来,这一表达被广泛用于形容品德高尚、道德修养达到极致的人,以及思想理论具有超越时代意义的智慧。
在现代语境中,“德配天地”强调个人的道德品质足以与天地相配,即具备极高的道德境界;“道冠古今”则表示其思想或学问能够超越时代,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出自于哪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中的《潜夫论·浮侈篇》(间接引用) |
含义 | “德配天地”:指人的道德修养极高,可与天地并列; “道冠古今”:指其思想或学问超越时代,领先于古今 |
文化背景 | 儒家思想中重视“德”与“道”,强调个人修养与思想传承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赞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之人,如历史人物、学者等 |
相关人物 | 如孔子、王阳明等古代思想家,常被用此语赞誉 |
思想内涵 | 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成就的统一,体现中华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三、结语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虽未在古籍中直接出现,但其思想根源深厚,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道德与智慧的高度推崇。无论是古代士人还是现代人,都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与思想深度。通过了解这句话的出处与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