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什么】“巧夺天工”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技艺高超、精妙绝伦的工艺或自然景观。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中,尤其是在赞美艺术、建筑、手工艺品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巧夺天工”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其含义、用法及相关例句。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巧夺天工 |
拼音 | qiǎo duó tiān gōng |
释义 | 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超过了自然的造化,比喻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
出处 | 《红楼梦》:“这园子虽好,但比不得那画上的景致,还是画匠们巧夺天工。” |
近义词 | 精雕细琢、鬼斧神工、巧夺天工(重复) |
反义词 | 呆头呆脑、粗制滥造、笨手笨脚 |
二、用法与语境
“巧夺天工”多用于形容:
- 艺术品:如雕塑、绘画、书法等。
- 工艺品:如玉器、瓷器、刺绣等。
- 建筑:如园林、古建筑等。
- 自然景观:有时也可用于形容某些自然美景令人惊叹。
例句:
1. 这件玉雕作品真是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2. 故宫的建筑群布局巧妙,堪称巧夺天工。
3. 那幅山水画笔触细腻,简直巧夺天工。
三、使用注意事项
虽然“巧夺天工”常用于褒义,但在某些语境中也可能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比如:
- “他做的模型看起来很精致,但其实只是巧夺天工,没有实际价值。”
不过,这种用法较为少见,大多数情况下仍以正面意义为主。
四、总结
“巧夺天工”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美感的成语,表达了对精湛技艺的高度赞赏。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艺术与自然之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工”与“人工”关系的独特理解。
通过了解其含义、用法及常见搭配,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在写作和口语中运用这一成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结语:
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文化的载体。“巧夺天工”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与美感的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在学习和使用中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