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智叟亡以应出自哪】一、
“河曲智叟亡以应”这句话出自《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篇。原文中,愚公带领子孙坚持不懈地挖山,面对智叟的质疑,愚公坚定地表示:“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有孙,孙又有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最终感动天帝,派神将山移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是描写智叟在面对愚公的决心时,无言以对、无法反驳的状态。这句话体现了寓言故事中“坚持与毅力”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哲学中对“人力与天命”的思考。
二、信息对照表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出处 | 《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
作者 | 列子(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 |
文体 | 寓言故事 |
主题 | 坚持不懈、人定胜天 |
背景 | 愚公带领家人挖山,智叟劝阻,但愚公不为所动 |
意义 | 表现人类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精神 |
典型人物 | 愚公、智叟 |
翻译 | 河曲的智叟无法回应(或无言以对) |
三、结语
“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仅是对智叟无力反驳的描述,更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这一典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信念和勇气。通过这一寓言,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代哲人的智慧,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