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力不从心的典故

2025-07-26 21:38:05

问题描述:

力不从心的典故,急!求解答,求不沉贴!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6 21:38:05

力不从心的典故】“力不从心”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心中想做某事,但因为能力或条件不足,无法实现。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是:“子曰:‘吾与点也!’”虽然这句话本身并没有直接提到“力不从心”,但后人根据孔子对曾点(即曾皙)的赞赏,引申出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进而衍生出“力不从心”的用法。

在历史文献中,“力不从心”常被用来表达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绪,尤其在面对理想与现实差距时更为常见。它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反映了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挣扎与无力感。

“力不从心”最早可追溯至《论语》中孔子对弟子曾点的评价,虽未直接使用该词,但其精神内涵与后世“力不从心”的情感相契合。此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内心渴望实现某种愿望或目标,但由于能力、环境或其他因素限制,最终无法如愿以偿的状态。它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人性中的一种普遍情感。

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力不从心
出处 《论语·颜渊》(间接引用)
含义 心中有想法,但因能力或条件不足而无法实现
情感色彩 悲哀、无奈、遗憾
使用场景 描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个人能力不足时的感叹
延伸意义 反映人生中的挫折感与自我认知
文化影响 被广泛用于文学、日常表达中,体现人的心理状态

通过了解“力不从心”的出处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文化价值。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人心的写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