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得陇望蜀的典故是怎样的】“得陇望蜀”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得到了一个东西后,还想要另一个,贪心不足。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背后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成语来源总结
“得陇望蜀”出自《后汉书·隗嚣传》。故事讲的是东汉初年,隗嚣占据陇地(今甘肃一带),后来又想夺取蜀地(今四川一带)。他原本已经控制了陇地,却还想进一步扩张势力,占领蜀地,结果被刘秀击败。
这个成语最初是带有贬义的,用来批评那些不知满足、贪得无厌的人。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用于描述人们在得到一点好处后,还想获得更多。
二、典故内容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得陇望蜀 |
出处 | 《后汉书·隗嚣传》 |
原意 | 隗嚣占据陇地后,又想夺取蜀地,表示贪心不足 |
用法 | 形容人得寸进尺、贪心不足 |
感情色彩 | 贬义 |
现代引申义 | 指人得到一点好处后,还想更多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人的贪婪行为 |
三、成语的意义与启示
“得陇望蜀”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做人要有知足之心,不能一味追求利益,否则可能会失去已有的成果,甚至招致失败。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企业经营,都应该懂得适可而止,避免因贪心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使用方式,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