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语罢清宵半】一、
“骊山语罢清宵半”出自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原句为“骊山语罢清宵半,泪滴春衫”。这句诗描绘了在骊山之夜,有人低声诉说心事,直到深夜,泪水打湿了衣襟。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与内心的孤寂。
该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感慨,也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哀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骊山”、“清宵”、“雪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惆怅之情。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清代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
原句 |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滴春衫” |
作者 | 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词人) |
主题 | 感怀、离别、孤寂、追忆 |
意象 | 骊山、清宵、雪花、泪 |
情感基调 | 悲凉、忧郁、感伤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语言含蓄,意境深远 |
文化背景 | 古代边塞、历史遗迹、个人情感寄托 |
三、延伸解读
“骊山语罢清宵半”中的“骊山”指的是陕西临潼的骊山,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也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发生地之一。因此,“骊山”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承载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象征。
“语罢”意味着话语结束,但情感并未随之消散;“清宵半”则暗示时间已晚,夜深人静,孤独感倍增。“泪滴春衫”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绪,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句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如需进一步分析其他诗句或拓展相关作品,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