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绝后的意思及出处】“空前绝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件事或某种成就在历史上从未有过,也很难再有后来者能超越。这个成语既表达了对前人成就的极高评价,也暗示了其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空前 | 指前所未有的,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情况或成就 |
绝后 | 指以后也不会再出现,没有后续可以比拟 |
因此,“空前绝后”整体意思是:前所未有,后人难以企及,多用于赞美某些伟大的成就、人物或事件。
二、出处与来源
“空前绝后”最早见于古代文献,但具体出处存在多种说法。较为常见的引用是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项羽的描述:
>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空前绝后”,但后人常将项羽的功绩和影响力称为“空前绝后”。
此外,在宋朝文人笔记中也有类似用法,如《宋史·岳飞传》中提到:“岳飞之功,空前绝后,千古一人。”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使用示例 |
赞美历史人物 | 岳飞的忠诚与军事才能堪称空前绝后。 |
描述重大事件 | 这次航天任务的成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空前绝后之举。 |
表达个人成就 | 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可谓空前绝后。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史无前例、独一无二、前无古人 |
反义词 | 屡见不鲜、司空见惯、后继有人 |
五、总结
“空前绝后”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常用于强调某一事物的独特性和历史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对过去的尊重,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敬畏。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过度夸张。
关键点 | 内容 |
含义 | 前所未有,后人难以企及 |
出处 | 多见于古籍,如《史记》《宋史》等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人物、事件或成就 |
近义词 | 史无前例、独一无二 |
反义词 | 屡见不鲜、后继有人 |
通过了解“空前绝后”的含义与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在语言表达中准确运用这一成语,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与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