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的意思是什么呢】“浩浩荡荡”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规模庞大、气势宏伟。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形容队伍、人群、车流等大规模移动时非常常见。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总结“浩浩荡荡”的含义,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基本释义
词语 | 浩浩荡荡 |
拼音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词性 | 形容词/副词 |
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数量多、声势大、场面宏大 |
出处 |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后世引申为“浩浩荡荡”) |
二、具体解释
- “浩浩”:形容水势浩大,也引申为广阔、盛大。
- “荡荡”:形容宽广、无边无际的样子。
- 整体意思:原指水流广阔浩大,后引申为人数众多、场面壮观、气势恢宏。
三、用法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队伍 | 他们浩浩荡荡地走进了会场。 |
描述人群 | 游客浩浩荡荡地涌向景区。 |
描述车流 | 车辆浩浩荡荡地驶过大桥。 |
描述气势 | 这场活动的规模真是浩浩荡荡。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声势浩大、人山人海、川流不息 |
反义词 | 零零散散、寥寥无几、稀稀拉拉 |
五、常见误用
- 误用1:将“浩浩荡荡”用来形容一个人,如“他浩浩荡荡地走了”。
✅ 正确用法应是用于群体或大型场景。
- 误用2:误解为“混乱”,其实“浩浩荡荡”强调的是“整齐而盛大”,而非混乱。
六、文化背景
“浩浩荡荡”最早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象或大规模的社会活动。随着语言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一种表达“壮观、宏大”意境的常用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
总结
“浩浩荡荡”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既可用于描写自然景观,也可用于形容社会现象。它的核心意义在于强调“规模大、气势强”,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
关键点 | 内容 |
含义 | 数量多、场面大、气势强 |
用法 | 多用于群体、活动、场景 |
出处 | 《诗经》引申而来 |
近义词 | 声势浩大、人山人海 |
反义词 | 零零散散、寥寥无几 |
如果你在写作或口语中遇到“浩浩荡荡”,不妨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让语言更生动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