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的意思】“揭竿而起”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民在受到压迫或不公待遇后,奋起反抗、发动起义的行为。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成语释义
揭竿而起:原意是指举起竹竿作为旗帜,表示起义。后来引申为人民因不满统治者的压迫或剥削,而发起反抗斗争的行为。
- 出处:最早见于《史记·陈涉世家》:“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字面意思:举起竹竿当作旗帜,表示起事。
- 引申含义:比喻民众在受压迫的情况下,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反抗。
二、成语背景
该成语源于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因被征发戍边,途中遇雨延误,按秦法当斩。他们决定反抗,于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号召百姓一起反抗秦朝暴政。这次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成语用法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反抗行为 | 他看到社会不公,终于决定揭竿而起,表达自己的不满。 |
比喻群众运动 | 这场运动是人民对腐败政府的揭竿而起。 |
历史事件描述 | 秦末民变中,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拉开了农民起义的序幕。 |
四、成语延伸理解
角度 | 解读 |
文化意义 | 表达了人民对正义与自由的追求,体现了反抗精神。 |
历史价值 | 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标志,反映了社会矛盾。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形容社会变革、抗议活动或群众性反抗行为。 |
五、总结
“揭竿而起”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人民在面对不公时的觉醒与反抗,体现了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的抗争意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揭竿而起”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揭竿而起 |
出处 | 《史记·陈涉世家》 |
字面意思 | 举起竹竿作为旗帜,表示起事 |
引申含义 | 比喻人民反抗压迫、发动起义 |
背景 |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
用法 | 描述反抗、群众运动、历史事件 |
文化意义 | 反映人民反抗精神,体现社会矛盾 |
现代应用 | 形容抗议、社会变革等行为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揭竿而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