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成语介绍】“七步之才”是一个源自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用来形容人聪明才智过人,思维敏捷,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任务或创作出精彩的作品。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才华与机敏,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文学和智慧的高度推崇。
一、成语来源
“七步之才”最早出自《世说新语·文学》篇,讲述的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诗人曹植的故事。相传曹操在一次宴会上,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将被废黜。曹植应声而作,吟出千古名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借物抒情,表达了兄弟相残的哀怨,令在场众人动容,也展现了曹植的才思敏捷与文学造诣。
二、成语释义
- 含义:指人在极短时间内展现出卓越的才华与智慧。
- 用法:多用于称赞他人有出众的文学、艺术或创造力。
- 近义词:才高八斗、文采斐然、出口成章
- 反义词:才疏学浅、笨嘴拙舌、才思枯竭
三、成语使用场景
| 场景 | 使用示例 |
| 文学创作 | 他仅用七步之才便写出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
| 舞台表演 | 这位演员在即兴表演中展现出了七步之才。 |
| 比赛或考试 | 在限时写作比赛中,她凭借七步之才脱颖而出。 |
四、文化影响
“七步之才”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了古人对快速反应、临场发挥和才华横溢的高度重视。在现代,这一成语常被用于鼓励人们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发挥潜力,尤其是在创意、写作、演讲等需要即时表达的场合中。
五、总结
“七步之才”源于曹植的典故,寓意着人在极短时间内展现非凡才能。它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赞美,也是一种对智慧与创造力的推崇。在当今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也要相信自己的潜能与才思。
| 成语名称 | 七步之才 |
| 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 |
| 释义 | 形容人思维敏捷、才华横溢 |
| 用法 | 多用于称赞他人有出众的才华 |
| 近义词 | 才高八斗、文采斐然 |
| 反义词 | 才疏学浅、笨嘴拙舌 |
| 现代应用 | 鼓励在压力下发挥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