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愤填膺是什么意思】“义愤填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正义感被激发而内心充满愤怒的情绪。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对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感到极度愤怒,甚至激愤到胸口仿佛要被情绪填满。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义愤填膺 |
拼音 | yì fèn tián yīng |
出处 |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义愤填膺,不能自已。” |
含义 | 因正义感而愤怒,情绪激动,难以抑制。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对不公事件的强烈反应,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近义词 | 愤怒不已、义正辞严、怒不可遏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无动于衷、冷眼旁观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新闻评论 | 面对社会上的不公现象,他义愤填膺,写下了一篇犀利的文章。 |
文学作品 | 她看到朋友被冤枉,心中义愤填膺,决定为他讨回公道。 |
日常对话 | 我看到那些欺负弱者的视频,真是义愤填膺,恨不得马上去制止。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滥用:虽然“义愤填膺”表达的是强烈的愤怒,但不宜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否则会显得夸张。
2. 注意语境:该成语适合用于较为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不适合用于轻松或幽默的语境中。
3. 避免过度解读:虽然字面有“愤怒”的意思,但更强调的是“正义感”驱动的愤怒,而非单纯的愤怒情绪。
四、总结
“义愤填膺”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因正义感而产生的强烈愤怒情绪。它不仅表达了情绪的激烈程度,也体现了说话者对正义的坚持与维护。在写作或表达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的含义,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