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的含义】“泾渭分明”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界限清晰、区别明显。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两条河流——泾河与渭河的自然现象,后来被引申为对人或事的判断和区分。
一、成语来源
“泾渭分明”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意思是泾水清澈,渭水浑浊,两水交汇处清浊分明,界限清晰。后人以此比喻人或事物之间的差别非常明显,不相混淆。
二、含义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泾渭分明 |
拼音 | jīng wèi fēn míng |
出处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
原意 | 泾水清,渭水浊,两水交汇时清浊分明 |
引申义 | 形容事物界限清楚,区别明显;也比喻人的品行、是非、善恶等界限清晰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之间的区别明确,如道德、行为、立场等 |
三、用法举例
1. 形容人品:他为人正直,做事光明磊落,真是泾渭分明。
2. 形容是非:这件事的是非已经泾渭分明,无需再争论。
3. 形容环境:公园里绿树成荫,与周围高楼林立的景象泾渭分明。
四、常见误用
- 误用为“模糊不清”:有人误以为“泾渭分明”表示事情不清楚,这是错误的理解。
- 误用于抽象事物:虽然可以用于抽象概念,但需注意上下文是否合适,避免使用不当。
五、总结
“泾渭分明”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准确判断。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要善于分辨是非、善恶、真假,做到心中有数、界限分明。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泾渭分明”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加理性和正确的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泾渭分明”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性、社会和认知的一种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