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薄能鲜的意思造句】“德薄能鲜”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意思是:德行浅薄,才能不足。常用于自谦或批评他人,表示某人品德不高、能力有限。这个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
在日常使用中,“德薄能鲜”并不常见,但若恰当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文雅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以下是对该成语含义的总结,并结合实际例句进行说明。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德薄能鲜 |
拼音 | dé bó néng xiǎn |
出处 | 《左传·昭公七年》 |
释义 | 德行浅薄,才能不足 |
用法 | 多用于自谦或批评他人,属贬义词 |
适用场景 | 正式场合、书面语、自谦或批评他人时使用 |
二、造句示例
句子 | 用法说明 |
他虽身处高位,却德薄能鲜,难以服众。 | 批评他人,指出其德行与能力不足。 |
我才疏学浅,德薄能鲜,实在不敢承担重任。 | 自谦之辞,表示自己能力不够。 |
领导认为他德薄能鲜,不适合担任重要职务。 | 评价他人,强调其不具备相应资格。 |
这位官员德薄能鲜,却屡次越权行事,引起众人不满。 | 批评并指出其行为不当的原因。 |
在选拔人才时,应注重德才兼备,避免德薄能鲜之人占据要职。 | 强调德行与能力的重要性。 |
三、使用建议
1. 语气谨慎:由于“德薄能鲜”带有明显的贬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冒犯他人。
2. 搭配得当:该成语通常与“德才兼备”“才高八斗”等褒义词形成对比,以突出其贬义效果。
3. 适合正式场合:如演讲、文章、评述等,不宜用于日常口语交流。
四、结语
“德薄能鲜”虽不常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在文学、历史、政治等正式语境中仍有一定使用价值。理解其含义并合理运用,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应更加客观、公正,避免因用词不当而引发误解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