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口蜜腹剑说的是谁】“口蜜腹剑”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上说话非常温和、甜言蜜语,但内心却阴险狠毒,暗藏杀机。这个成语出自唐代历史,讲述的是一个权臣的虚伪与奸诈。
一、成语来源
“口蜜腹剑”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唐纪》,描述的是唐朝宰相李林甫。他为人狡猾,表面待人和善,言语动听,但内心狠毒,专权跋扈,排挤异己,是典型的“口蜜腹剑”之人。
二、成语释义
成语 | 口蜜腹剑 |
拼音 | kǒu mì fù jiàn |
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 |
释义 | 表面上说好话,心里却藏着害人的念头。形容人表面和善,内心狠毒。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近义词 | 虚情假意、阳奉阴违 |
反义词 |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
三、人物背景
人物 | 李林甫 |
朝代 | 唐朝 |
身份 | 宰相(玄宗时期) |
特点 | 外表和善,内心狠毒,专权误国 |
影响 | 排挤贤臣,导致安史之乱前朝廷腐败 |
四、总结
“口蜜腹剑”这一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那些虚伪、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在历史中,李林甫正是这一成语的最佳注解。通过这个成语,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政治的复杂性,也学会了如何识别那些“口蜜腹剑”的人,避免被表面的甜言蜜语所迷惑。
结语:
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历史的缩影。“口蜜腹剑”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多一份警惕,不被表象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