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窠臼的意思解释】“不落窠臼”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作品、观点等具有创新性,不拘泥于传统或俗套的表达方式。其字面意思是“不落入旧有的框框”,强调的是突破常规、富有新意。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不落窠臼 | 指不拘泥于旧有模式或传统,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 |
二、来源与出处
“窠臼”原指鸟兽栖息的巢穴,后引申为旧有的格式、模式或惯例。“不落窠臼”最早见于明代文学家李贽的《焚书·卷三·读史》:“若夫才人之文,未尝不工,而亦未尝不落窠臼。”后来广泛用于评价文艺作品的创新性。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 |
形容文章、作品 | 他的小说构思新颖,不落窠臼,深受读者喜爱。 |
形容观点、想法 | 这个观点不落窠臼,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 |
形容设计、风格 | 这款服装的设计不落窠臼,展现了独特的审美理念。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独树一帜、别具一格、标新立异 |
反义词 | 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千篇一律 |
五、使用场景
- 文艺评论中
- 学术研究中
- 创作领域(如写作、设计、艺术等)
- 日常交流中形容他人创意独特
六、总结
“不落窠臼”强调的是创新与突破,是评价作品或思想是否具备独特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不落窠臼”不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