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本加厉意思】“变本加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种行为或现象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更加严重或极端。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
“变本加厉”原意是指事情的发展比原来更加严重,后来多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更加强硬、激烈或恶劣。它通常带有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某些人或组织在处理问题时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激进的行为。
该成语结构清晰,语义明确,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新闻报道以及文学作品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误解。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变本加厉 |
拼音 | biàn běn jiā lì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言虽异,其心则同,故曰‘变本加厉’。” |
本义 | 指事情的发展比原来更严重,原指治理国家的方法更加严厉。 |
引申义 | 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更加激烈、恶劣或极端。 |
用法 | 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用于口语中。 |
褒贬色彩 | 贬义词,带有批评或否定的意味。 |
使用场景 | 批评不良行为、描述事态恶化、评价政策执行力度等。 |
近义词 | 日益严重、愈演愈烈、变本加厉(重复) |
反义词 | 有所收敛、逐渐缓和、回归常态 |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使用中,“变本加厉”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运用。若用于正面评价,可能造成误解;若用于负面情境,则能准确传达出对某事发展的担忧或批评。同时,在写作中可适当结合上下文,使表达更加自然流畅。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对“变本加厉”的含义、用法及使用建议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