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时间】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发生于1926年至1928年间。这场战争由当时的国民政府发起,旨在统一中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与统一。北伐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为中国后来的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埋下了伏笔。
北伐战争时间总结
北伐战争始于1926年7月9日,正式出师北伐,至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战争基本结束。整个战争持续约两年零五个月,期间经历了多个关键战役和战略阶段,最终实现了对北方军阀的胜利。
北伐战争时间表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1926年7月9日 | 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 | 蒋介石任总司令 |
1926年8月-9月 | 湖南、湖北战场 | 攻克武昌,击败吴佩孚 |
1926年10月 | 广州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 革命中心转移 |
1926年11月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与武汉国民政府形成对立 |
1927年3月 | 北伐军攻占南京 | 席卷长江下游 |
1927年4月 | 国共分裂,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 北伐进入新阶段 |
1927年6月 | 张作霖在沈阳被炸身亡 | 北洋军阀势力减弱 |
1928年1月 |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 北伐战争基本结束 |
北伐战争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推动了全国统一进程,并为后续的抗战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也是一段充满复杂政治斗争的历史,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