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的全文解释】一、文章背景与出处: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该书以简练的语言记录了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和轶事,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
本则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期的少年徐孺子(即徐稚)在九岁时,因月夜玩耍而表现出机智聪慧的一面,体现了古人对儿童智慧的重视与赞赏。
二、原文
>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问其故,答曰:“月中有桂树。”或曰:“何不照见?”答曰:“桂树下有兔耳。”
> ——《世说新语·言语》
三、文字解释:
词语 | 解释 |
徐孺子 | 指徐稚,字孺子,东汉时期的名士,以清高著称。 |
年九岁 | 年仅九岁。 |
尝月下戏 | 曾经在月光下玩耍。 |
人问其故 |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说。 |
答曰:“月中有桂树。” | 回答说:“月亮中有桂树。” |
或曰:“何不照见?” | 有人问:“为什么看不到呢?” |
答曰:“桂树下有兔耳。” | 回答说:“桂树下有兔子的耳朵。” |
四、
这段话通过一个九岁孩童的对话,展现了他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他将神话传说中的“月中有桂树”的说法加以发挥,并巧妙地用“兔耳”来解释为何看不见桂树——因为桂树下有兔子的耳朵遮挡。这种回答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他对民间传说的理解和再创造。
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儿童智慧的欣赏,以及对自然现象进行诗意化解读的文化氛围。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作者 | 刘义庆 |
主人公 | 徐孺子(徐稚) |
年龄 | 九岁 |
故事内容 | 月夜玩耍时被问及月亮中的景象,回答“月中有桂树”,并解释“桂树下有兔耳”。 |
表现特点 | 聪慧、想象力丰富、语言幽默 |
文化意义 | 展现古代对儿童智慧的尊重,体现神话与现实的结合 |
六、结语: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意。它不仅是一个关于儿童智慧的故事,更是一幅生动展现古人想象力与文化趣味的画面。在今天看来,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诗意解读,依然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