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问答 >

焦虑症的表现症状测试30题(焦虑症的表现)

2022-09-10 06:50:27 来源: 用户: 

大家好,linda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焦虑症的表现症状测试30题,焦虑症的表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为主的神经症,表现为广泛而持久的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障碍,常伴有植物神经障碍、肌肉紧张和运动焦虑。临床上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障碍。

焦虑症一直被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刺激心脏、神经衰弱、血管舒缩性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名称。患病率为1.48,女性多于男性,约为2:1。广泛性焦虑障碍多始于20~40岁,惊恐发作多发生于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早期。

焦虑症的预后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素质有关。如果处理得当,大部分患者可以在半年内好转。一般来说,病程短、症状轻、病前社会适应能力好、病前人格缺陷不明显的患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也有人认为晕厥、激越、现实解体、癔病样表现和自杀念头往往预示预后不良。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认为焦虑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2.生化因素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3.心理因素: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焦虑源于内在的心理冲突,是在童年或青春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成年后被激活,从而形成焦虑的冲突。

2.临床表现

(A)广泛性焦虑症

又称慢性焦虑症,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该病往往起病缓慢,以频繁或持续的焦虑为主要因素。

想要临床外观。具有以下性能:

1.精神焦虑过度的精神焦虑是焦虑症状的核心。这是一种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或不幸事件的持续担忧,难以预测。有些患者不能清楚地意识到他所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个

一种焦虑和惶恐的强烈内心体验,叫做自由浮动焦虑。有些患者担心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但他们的担心、焦虑和烦恼的程度与现实不相称,这种情况称为预期焦虑。病人常常有恐慌的预感。他们整天心烦意乱,焦虑不安,似乎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

2.躯体焦虑表现为坐立不安的运动和各种躯体症状。运动躁动:可以表现为手脚会搓,坐不住,不停的来回走动,无目的的动作增多。一些患者表现出舌头、嘴唇和手指的震颤或身体的震颤。躯体症状:胸骨后压迫感是焦虑的常见表现,常伴有气短。肌肉紧张:表现为一组或多组肌肉的主观紧张。严重者常见胸、颈、肩肌肉酸痛,紧张性头痛也常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或苍白、口干、便秘或腹泻、出汗、尿频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早泄、阳痿、月经失调等症状。

3.觉醒的改善表现为过度警惕,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出现惊吓反应,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干扰;入睡困难,睡觉容易惊醒,容易生气;过敏,部分患者可体验到自身肌肉的跳动,血管的搏动,胃肠道的蠕动等。

4.其他症状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常出现疲劳、抑郁、强迫、恐惧、惊恐发作、人格解体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不是疾病的主要临床阶段。

(2)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也叫急性焦虑症。它的特点是攻击的不可预测性和突然性,反应程度很强。患者往往会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性结局感到恐惧和害怕,终止也很迅速。

患者在没有特殊恐惧情境的情况下,往往会有突然的惊恐体验,并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和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患者似乎感觉到死亡临近、灾难临近,或四处奔跑、尖叫、呼救,并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胸闷、心动过速、心跳不规则、呼吸困难或换气过度、头痛、头晕、眩晕、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出汗、跳跃、颤抖或全身无力。惊恐发作通常开始迅速,结束迅速,一般持续5 ~ 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但也可很快突然复发。在发病期间,我一直保持清醒和警觉。那次发作后,我还是心有余悸,担心复发。但此时焦虑的体验不再突出,取而代之的是虚弱,需要几个小时到几天才能恢复。60%的患者害怕生病得不到帮助,所以有回避行为。如果他们不敢一个人出门或者去人多的地方,就会发展成场所恐惧症。

3.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的CCMD-3诊断标准如下:

1.广泛性焦虑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原发性焦虑的持续症状为主要症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频繁或持续的恐惧或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焦虑;有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不安。

(3)社会功能受损,患者因无法忍受却又无法摆脱而感到痛苦。

(4)符合症状标准至少6个月。

(5)排除:甲亢、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继发的焦虑。与药物过量和药物依赖戒断相关的焦虑;与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或神经官能症相关的焦虑。

2.惊恐性障碍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惊恐发作应符合以下四个条件:无明显诱因,无相关具体情况,发作不可预测;间歇期除了害怕复发,没有明显症状;发作时有强烈的恐惧、焦虑和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常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感觉失控等痛苦经历;发作突然,高峰迅速,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回忆。

(3)患者感到疼痛是因为受不了却又摆脱不了。

(4)一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首次发作后恐惧复发的焦虑情绪持续1个月。

(5)排除:继发于其他精神障碍的惊恐发作;继发于身体疾病的惊恐发作,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嗜铬细胞瘤、甲状腺机能亢进或自发性低血糖。

(2)鉴别诊断

1.身体疾病引起的焦虑甲状腺疾病、心脏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血管疾病、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容易出现焦虑症状。临床上对于初诊、年龄较大、无心理应激因素、病前性格较好的患者,应高度警惕焦虑是否继发于躯体疾病。

2.药源性焦虑许多药物在中毒、停药或长期应用后,可引起典型的焦虑症。如一些拟交感神经类药物如苯丙胺、可卡因、咖啡因、一些致幻剂和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激素、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物等。可以根据用药史来鉴别。

3.精神疾病引起的焦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伴有焦虑。只要发现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就不会考虑焦虑症的诊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焦虑性疾病。当抑郁和焦虑的严重程度难以区分时,应首先考虑抑郁症的诊断,以免自杀等不良后果延误抑郁症的治疗。当其他神经症伴有焦虑时,焦虑症状往往不是这些疾病中的主要临床症状或次要症状。

4.处理

(1)心理治疗

1.健康教育中焦虑症患者一般容易接受新的信息,尤其是一些有助于解释或减轻焦虑程度的信息。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对疾病本质的解释,如焦虑的本质;为什么会产生焦虑等。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消除一些顾虑。同时要了解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及时了解患者的一些不良认知。指导患者制定一些简单实用的应对焦虑的方法,改变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认知疗法焦虑症患者容易出现两种逻辑错误:一是高估负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与自己相关的事件;第二种是过度戏剧化或灾难性地想象事件的结果。焦虑症患者对事物的扭曲认知是该病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治疗师在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要帮助患者改变对不泌乳的认知,或者重建认知。

3.行为治疗焦虑症患者常有焦虑引起的肌肉紧张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症状。行为治疗方法,如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和注意力分散技术通常是有效的。对于因焦虑或惊恐发作而回避社交的患者,可应用系统脱敏(暴露)治疗。

(2)药物治疗

1.苯二氮卓类药物应用广泛,抗焦虑作用强,见效快。根据半衰期的长短,可分为长程、短程和短程药物。临床应用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佳治疗剂量,2-6周后逐渐停药,防止成瘾。戒断过程不应短于2周,以防症状反弹。

2.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和阿米替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根据抗抑郁药起效慢,但不成瘾,而苯二氮卓类药物起效快,但长期使用会成瘾的特点,临床上常采用早期将苯二氮卓类药物与三环类或SSRIs类药物合用,然后逐渐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然而,苯二氮卓类药物很少单独用作长期治疗。

3.普萘洛尔(心得安),一种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常用。这些药物可有效缓解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躯体症状,如心悸、心动过速、震颤、多汗、气短等。患有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服用降糖药或易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慎用。

4.另一种药物丁螺环酮也因其独立性而常用于焦虑症的治疗。缺点是见效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