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法语的原因(选择法)
大家好,乐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选择法语的原因,选择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今天让乐乐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当然可以了,只要改一下比较大小时方向就行了2.不是,算法思想不同排序算法思想: 采用2轮循环,外循环是有序后的元素遍历,内循环用于寻找最值。
假设最小元素在数组的第0个位置上,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遍历数组,找出最小的元素 分别和数组的第0个位置上的元素分别比较,如果该元素小于第0个元素,则交换该元素, 则交换后该元素就是有序的。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每次选择剩余数据中的最值调整到有序 部分的后面去。
冒泡法排序算法思想: 程序采用2轮循环,外循环遍历要排序的元素,内循环用于挑选出最值。
内循环用于将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将小的元素调到大元素的前头。
内循环的循环次数表示相邻元素的交换趟数。
3、for语句下一条语句for语句的书写格式: for(e1;e2;e3) statement首先,运行e1,它通常是赋值语句,然后对e2求值,它通常是一个比较。
如果e2的值为false,则结束循环。
如果e2的值为true,则执行statement。
最后,执行e3,它通常是赋值语句,然后控制转移到对e2再次求值。
for 语句用来描述已知重复次数的循环结构。
for 语句有两种形式: (1) for 控制变量:=初值 to 终值 do 语句; (2) for 控制变量:=初值 downto 终值 do 语句; 第一种形式的for语句是递增循环。
首先将初值赋给控制变量,接着判断控制变量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终值,若是,则执行循环体,在执行了循环体之后,自动将控制变量的值变为它的后继值,并重新判断是否小于或等于终值。
当控制变量的值大于终值时,退出for循环,执行for语句之后的语句。
第二种形式的for 语句是递减循环。
首先将初值赋给控制变量,接着判断控制变量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终值,若是,则执行循环体,在执行了循环体之后,自动将控制变量的值变为它的前趋值,并重新判断是否大于或等于终值。
当控制变量的值小于终值时,退出for循环,执行for语句之后的语句。
for 语句中的初值、终值、控制变量的数据都必须是顺序类型。
当初值和终值确定后,重复的次数就确定不变了,并且控制变量在循环语句内不能施加任何赋值操作。
例:计算1+2+3+……+99+100program jia;var i,sum:integer;begin sum:=0; for i:=1 to 100 do sum:=sum+i; writeln(sum);end.。
本文分享到此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