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17战损比的是哪场战役】在军事历史中,战损比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它反映了交战双方的伤亡对比。一般来说,战损比越高,说明一方对另一方的压制越强。其中,“17:1”的战损比堪称罕见,意味着一方几乎以零伤亡代价击溃了对方。那么,究竟是哪一场战役打出了如此惊人的战损比呢?
一、总结
根据史料记载,17:1的战损比出现在1942年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简称瓜岛战役)中的一次关键战斗——“埃德森岭战役”。这场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与日本之间的一次激烈对抗,也是美军首次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节点。
在这次战斗中,美军第1陆战团在埃德森上校的指挥下,面对数量远超己方的日军,凭借出色的战术和地形优势,成功击退敌军进攻,并造成日军严重伤亡。据相关资料统计,美军在此战中的伤亡人数仅为数十人,而日军则损失超过600人,形成了17:1的惊人战损比。
二、数据对比表
| 项目 | 美军 | 日军 |
| 参战兵力 | 约500人 | 约1,300人 |
| 战损人数 | 约30人 | 约600人 |
| 战损比 | 1:20 | 20:1 |
| 战役名称 | 埃德森岭战役 |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
| 时间 | 1942年9月12日-14日 | 1942年8月-1943年2月 |
三、背景简述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之一。日军原本计划在此建立空军基地,以威胁美军在南太平洋的补给线。然而,美军迅速反应,派遣海军陆战队登陆并占领了该岛上的机场。此后,双方围绕该岛展开长达数月的拉锯战。
埃德森岭战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爆发。美军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精准的火力打击,成功抵挡住日军多次进攻,最终迫使日军撤退。此战不仅提升了美军士气,也标志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攻势开始转入守势。
四、结语
17:1的战损比在现代战争中极为罕见,它不仅是战术与指挥能力的体现,更是士兵意志与装备优势的结合。埃德森岭战役作为这一战损比的代表,充分展现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坚韧与实力。这也提醒我们,战争不仅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智慧与勇气的比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