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出处】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是一句具有深刻哲理的古语,强调了在处理问题时应当具备整体思维和战略眼光。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人不能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就无法在局部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该句最早出自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鸿章的《筹办夷务始末》。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其思想渊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儒家和兵家的思想体系。例如,《孙子兵法》中提到“夫未战而庙算胜”,也体现了从全局出发的重要性。
在现代管理、政治、军事等领域,“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被广泛引用,用以强调宏观规划与微观执行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系统的思考。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原文出处 | 《筹办夷务始末》(清·李鸿章) |
| 作者 | 李鸿章(清朝政治家、洋务派代表人物) |
| 语义解释 | 没有全局观念的人,无法在局部上做好事情。 |
| 核心思想 | 强调战略思维与系统性思考的重要性 |
| 历史背景 | 清朝后期,面对内忧外患,李鸿章提出改革主张,此语用于强调全面规划的重要性 |
| 相关经典 | 《孙子兵法》、《论语》等古代典籍中均有类似思想表达 |
| 现代应用 | 管理学、政策制定、企业战略、军事指挥等领域广泛应用 |
| 常见误传 | 有时被误认为出自《三国演义》或《资治通鉴》,实则为李鸿章所言 |
三、结语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跳出局部,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思考。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组织管理,都离不开对全局的把握。只有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与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