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听计从什么意思】“言听计从”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他人意见的完全服从。它通常带有贬义,表示某人过于顺从他人,缺乏主见。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言 | 指话语、建议、意见 |
听 | 听从、接受 |
计 | 计策、主意 |
从 | 服从、执行 |
整体意思:指对别人说的话和提出的建议都完全听从、照办,毫无保留地执行。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汝皆且为所虏!’……”虽然没有直接出现“言听计从”,但类似语境在古文中常见。
- 现代用法:多用于批评某人过于盲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唯命是从、俯首帖耳、言听计诺 |
反义词 | 我行我素、固执己见、独断专行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中 | 他总是言听计从老板的话,从不提出自己的看法。 |
家庭中 | 父母对他要求严格,他从小就养成了言听计从的习惯。 |
学校中 | 老师布置的任务,他总是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异议。 |
五、使用注意
- “言听计从”一般用于负面语境,表示对他人意见的过度依赖。
- 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应谨慎使用,避免误解为褒义。
- 如果想表达“尊重他人意见”,可以用“虚心听取”等更中性的表达。
六、总结
“言听计从”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意见的完全服从。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体现尊重,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暗示了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力。因此,在日常交流中,应根据语境合理使用,避免误用或曲解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