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命原文及翻译】一、
《墨子·非命》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所著《墨子》一书中的重要篇章之一,主要批判当时流行的“命定论”思想。在古代社会,“命”常被用来解释人的贫富贵贱、成败得失,认为一切皆由天命决定,人无法改变。而墨子则主张“力命之争”,强调人的努力与行为对命运的影响,反对将一切归因于“命”。
墨子认为,如果人们相信“命”,就会放弃努力,导致社会动荡、道德败坏。他通过历史事例和逻辑推理,指出“命”的说法缺乏依据,且不利于国家治理和个人发展。因此,他提倡“尚力”,即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和智慧去改变命运。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今也,天下之君子,以命为有命,而欲以命为政,是以其国乱。” | 现在天下的君子认为命运是注定的,想要用命运来治理国家,因此国家变得混乱。 |
“夫命之为言,犹言‘天命’也。” | “命”这个词,就是说“天命”。 |
“今若夫好攻伐之君,……彼其父兄子弟,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也。” | 现在那些喜欢发动战争的君主……他们的父兄和子弟死在山沟里的,数不胜数。 |
“此皆无命者也,而以为有命。” | 这些都是没有命运的人,却认为他们有命运。 |
“故曰:‘命者,上之所施,下之所受。’” | 所以说:“命是上天施加的,是下民承受的。” |
“若以命为有命,则虽圣人不能治国。” | 如果认为命运是存在的,那么即使圣人也无法治理国家。 |
“昔者桀纣,王天下,虐役百姓,杀贤士,……故亡。” | 从前夏桀、商纣统治天下,虐待百姓,杀害贤士……所以灭亡了。 |
“今也,天下之君子,信命而弃义,是以其国乱。” | 现在天下君子相信命运而抛弃道义,因此国家混乱。 |
三、总结
《墨子·非命》通过驳斥“命”的观念,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努力的重要性。墨子认为,若人们一味相信“命”,便会失去进取心,影响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他倡导“尚力”,即推崇人的努力和智慧,主张通过实践和行动改变自身命运。这一思想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思考。
如需进一步探讨墨子思想与其他学派(如儒家、道家)的比较,可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