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出自】“怒发冲冠”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非常愤怒,情绪激动到极点,连头发都竖了起来。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司马迁在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与文臣蔺相如之间故事时所用的描述。
一、
“怒发冲冠”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中用来描写蔺相如在秦王面前表现出的威严和愤怒。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表达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愤怒时的表现。
该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还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常用于描写人物的情绪变化和精神状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怒发冲冠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作者 | 司马迁 |
原文出处 | “秦王怒,欲刃相如,相如因曰:‘今杀相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秦王怒,欲令赵王以璧为寿,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含义 | 形容人非常愤怒,情绪激动到极点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日常语言中形容强烈愤怒情绪 |
文化意义 | 具有历史背景,体现古代人物的精神风貌 |
三、补充说明
“怒发冲冠”不仅是对情绪的生动描绘,也反映了古代士人面对强权时的刚正不阿。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的表现,正是这种精神的典型代表。因此,“怒发冲冠”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格魅力和勇气的象征。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表达方式,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