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亏一篑中的篑解释】“功亏一篑”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说,建造一座山,已经堆了九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七尺),只差一筐土就能完成,却因为最后的一篑而失败。比喻做事因最后一点疏忽或未能坚持到底,导致前功尽弃。
在现代汉语中,“功亏一篑”常用来形容事情即将成功时,因最后一刻的失误或放弃而导致失败,强调的是“功败垂成”的结果。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功亏一篑 | gōng kuī yī kuì | 做事因最后一点疏忽或未坚持到底而失败 | 《尚书·旅獒》 |
二、“篑”的具体解释
“篑”是古代的一种盛土工具,形状类似于竹筐,用于搬运泥土。在成语“功亏一篑”中,“篑”指的就是这一种工具,象征着最后一点努力或关键步骤。
项目 | 解释 |
字形 | “篑”字由“竹”和“癸”组成,表示与竹制容器有关 |
本义 | 盛土的竹筐 |
引申义 | 表示最后一步或关键动作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做事未完成的遗憾或失败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成语用法 | 示例 |
工作项目 | 项目临近完成时因疏忽失败 | “项目已进行到最后一阶段,但因一个细节没处理好,最终功亏一篑。” |
学习考试 | 考试前准备充分,临场失误 | “他复习得很认真,但考试时粗心大意,结果功亏一篑。” |
体育比赛 | 比赛关键时刻失利 | “球队在最后时刻被对手逆转,真是功亏一篑。” |
四、总结
“功亏一篑”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做事要善始善终,尤其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更应谨慎对待。其中“篑”作为关键性的一步,象征着最后的努力或决定性因素。了解“篑”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避免类似的遗憾。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加注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避免因一时疏忽而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