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原文和翻译)

关于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原文和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10、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11、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2、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3、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14、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15、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6、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17、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8、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9、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0、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1、【译文】: 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22、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 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23、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呢。

24、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25、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26、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27、扩展资料:1.《陋室铭》赏析《陋室铭》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

28、《陋室铭》只有短短的81字。

29、永贞九年,刘禹锡再度被征召上京,后又因玄都观诗讽刺了保守派而外迁。

30、外迁至今属广东省的连州任剌史,后又迁任今属四川的夔州,今属安徽的和州任剌史。

31、陋室是刘禹锡和州剌史任上所造,时间在长庆四年即公元824年至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之间。

32、《陋室铭》大约就写于这段时间或之后不久。

33、陋室,就是刘禹锡任和州剌史时所建的简陋的房子。

34、所谓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它一般体制短小,文辞精粹;句式上多用对偶句,且合乎一定的韵律,读起来铿锵有力。

35、作者所记为陋室,陋室有何所记。

36、可见他记这陋室是有目的的,也就是不为一般所记而记,其中一定隐含着作者的思想与怀抱。

37、所以,此文虽是铭文,却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38、文章前三句从“山”与“水”写起,再写到刘禹锡自己所居的陋室,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

39、不高的山有了仙人居住就会有名声;不深的水有了龙的存在也会有名气。

40、那么,陋室如果有德行的人居住也会声名远播。

41、很显然,作者从“山”“水”写起,是铺垫,也是类比,表明既是陋室,只要有“德”的人住着,陋室是名声也是很好的。

42、名山胜水如此,陋室亦然。

43、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使文章很有气势。

44、这篇铭文的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来概括。

45、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指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指语调温顺。

46、刘禹锡的《陋室铭》在这几个方面都具有这些特点。

47、这篇铭文短短的八十一字,内容广博,既述怀抱,又明心志;气度温和,既所托有所指,而又含而不露,实在是千古铭文的第一篇2.《爱莲说》赏析周敦颐一生喜爱莲花,所以写下了这篇借花喻人的优美小品文。

48、它巧妙地将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格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主静、无欲”的道德观,体现了一种高洁的情操和人格美的力量。

49、莲花所体现的君子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君子,要讲求精神文明。

50、新的时代要求人们有理想、有道德,我们也可以从《爱莲说》中汲取营养,结合实际,加强自身的修养。

51、本文作者赋予牡丹以“富贵”的品评,并对这种品格持保留态度,这是为了表达对趋炎附势的世俗风气的不满。

52、孔子说:“不仁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3、”只反对为富不仁,鄙视用不仁的手段攫取富贵,并不将富贵视为邪恶。

54、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以追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日益充足为动力的。

55、富贵的品格,恰恰是牡丹赢得人民大众喜爱的本质内涵。

56、 本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两个显著特点:一、词句简洁流畅,旨意含蓄丰富。

57、全文分三层意思,有爱菊、爱牡丹的概说,有对莲的描绘;有对三种花的品评,有自己的感慨,层层衔接,构思精巧。

58、在三层意思中重点在第一层中对莲的描绘上,约占全篇三分之一,突出了“爱莲”的主旨。

59、这一部分写好了,既可得到以莲花喻君子的含蓄而深广的意境,又可使其他二层意思节省笔墨。

60、全文虽只有119个字,却立意高远,表现了丰富的思想。

61、二、文章运用了拟人、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62、根据菊花傲霜雪的特点,将它比拟为隐士;根据牡丹浓艳、馥郁的特点来象征荣华富贵,将它比拟为富贵之人;根据莲花的生活环境,生理习性来象征人的高洁,将它比拟为君子,无不巧妙贴切。

63、为了突出“莲”,文章始终以菊、牡丹作对比,对牡丹作者持保留态度,对“菊”作者持有褒有贬的态度,因为隐士不问世事,虽自我清高,然无补于世,根据作者一生的经历看,他是在积极入世中保持自己情操的,即“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精神是莲独具的。

64、因此,菊、牡丹将莲衬托得更加高洁、可爱。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