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古诗意思】《潼关》是唐代诗人谭嗣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为:
>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这首诗通过描绘潼关的壮丽景色和自然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思考。
一、诗歌
《潼关》以潼关这一历史名城为背景,描绘了其险峻的地势和壮阔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对高耸的云层、呼啸的秋风、奔腾的黄河以及巍峨的群山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雄浑豪迈的意境。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对未来的忧虑。
二、逐句解析
| 句子 | 解析 |
| 终古高云簇此城 | 潼关自古以来就被高高的云层环绕,象征其地势险要、历史悠久。 |
| 秋风吹散马蹄声 | 秋风中传来马蹄的声音,表现出边塞的肃杀氛围和行旅的奔波。 |
| 河流大野犹嫌束 | 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觉得受到束缚,暗喻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控。 |
| 山入潼关不解平 | 群山进入潼关后依然不平坦,表现潼关地形的险峻和难以征服的特性。 |
三、诗歌主题思想
《潼关》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描绘潼关的地理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抱负的深沉思考。诗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两句,更是以自然景象隐喻人生的艰难与挑战,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四、艺术特色
1. 意象丰富:高云、秋风、河流、山峦等自然意象构成一幅壮阔的画面。
2. 语言凝练:诗句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
3. 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结语
《潼关》以其雄浑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成为谭嗣同诗作中的代表之作。它不仅是对潼关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阅读此诗,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震撼与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