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撺掇和怂恿的区别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撺掇”和“怂恿”这两个词,它们都与“劝说别人做某事”有关,但用法和语义上却有明显的区别。理解这两个词的细微差别,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口语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一、
“撺掇”和“怂恿”虽然都含有“劝人去做事”的意思,但它们的语气、使用场景以及情感色彩有所不同。
- 撺掇:多用于口语,带有较强的主观性,通常指主动鼓动、鼓励别人去做某件事,有时带有一定的戏谑或调侃意味。它强调的是“推动”或“促使”对方行动。
- 怂恿:则更偏向于贬义,指在背后煽动、挑动他人去做不正当或不当的事,常用于负面情境,如挑拨、教唆等。它带有明显的道德批判意味。
总的来说,“撺掇”可以是中性或轻微的鼓励,而“怂恿”则更多用于负面行为的引导。
二、对比表格
| 项目 | 撺掇 | 怂恿 |
| 词性 | 动词 | 动词 |
| 语气 | 较为中性,有时带调侃 | 偏贬义,带有教唆意味 |
| 使用场景 | 日常口语,鼓励或推动他人行动 | 负面情境,挑拨、教唆他人 |
| 情感色彩 | 中性或轻微积极 | 明显消极、批评 |
| 是否正式 | 口语化较强 | 更偏书面或正式用语 |
| 典型搭配 | “他撺掇我去试试” | “他怂恿我骗人” |
三、例句对比
- 撺掇:
- 他一再撺掇我参加比赛,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 她把大家撺掇得都想去爬山了。
- 怂恿:
- 他怂恿我撒谎,结果害我被老师批评了。
- 那个坏人一直在怂恿孩子们去偷东西。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撺掇”和“怂恿”虽然都有“劝说”的含义,但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与恰当性。


